新闻中心

您的位置: 首页 新闻中心院内新闻详细

心理篇(1)

发布时间:2021-06-03 10:58 本文来源: 系统

0-1岁儿童的心理保健需要注意哪些?

1、提供适宜的信息刺激,促进儿童感知觉发展。成人应有意识地为儿童提供适宜的视、听、触觉刺激,如看彩球、听音乐、看花草树木、接触人、触摸软的或硬的等适宜的物品,以促进儿童感觉器官的发展。

2、引导儿童动作及言语的发展。儿童动作、言语的活动有益于脑的发育和心理的发展。因此依据婴儿动作发展规律,在各个发展阶段引导儿童做相关的动作,以促进其动作能力的发展。如2~3个月时,引导婴儿做俯卧、俯卧抬头动作;4~5个月时,可引导其做翻身、抓摸物品动作;8~9个月时训练孩子爬;10个月以后可训练其站立、扶着走。婴儿言语的发展,通过成人不断提供和悦的言语刺激,并结合具体情境活动,以促进儿童对词意的理解,模仿发音、说词。

3、提倡母乳喂养,满足儿童情感需要。这个阶段的母乳喂养不仅有利于婴儿的免疫力增强,而且更利于促进母亲与婴儿在视、听、触摸、语言和情感的交流,充分满足婴儿对母爱的情感需要,以利于婴儿神经系统的发育和个性健康发展。

4、注意断奶的心理卫生。断奶对孩子来说是件大事,常因处理不当而对其幼小的心灵造成重大的精神刺激。比如,有的母亲为了断奶与孩子暂时隔离;有的突然断1次未断成,又突然断1次,接二连三地给孩子不良的情绪刺激;还有的往乳头上涂辣椒面。这些做法容易造成孩子情绪不稳、大哭大闹,或者夜惊、拒食,成人后易患神经症。因此,母亲为孩子断奶要有计划地逐步进行。在断奶之前的两三个月里,就应有计划地添加辅食(蛋糕、稀粥等食物),使断奶逐渐“水到渠成”。

1-3岁儿童的心理保健需要注意哪些?

1、提供丰富适宜的言语环境,正确语言训练,促进儿童言语能力的发展。幼儿前期是儿童正式学说话时期,成人应提供儿童丰富适宜的言语环境,多和儿童言语交流,如讲故事、念儿歌、耐心回答儿童的问题等,以创设儿童学习语言的机会,但由于儿童学说话阶段常表现为发音不准、吐词不清,掌握的词汇有限,语句不完整,句子结构上先后次序常颠倒。此时成人不应急躁地加以纠正,或纠正过多,或训斥、嘲笑,或由于恼火而重复着孩子错误的发音,这些行为易导致儿童学说话时内心紧张而发生口吃。因此,对儿童进行正确的言语训练,应依据此期儿童言语特点,循序渐进,循循善诱,帮助儿童提高言语能力。

2、促进动作活动的精细化、复杂化,并增强独立性发展。此期成人应在充分考虑安全防护情况下,多给儿童活动锻炼的机会,许多日常事务让他们自己来做,如拿杯子喝水、用匙吃东西、自己穿衣服、扣纽扣、洗手,以及幼儿前期末让其学拿筷子、用剪子、结鞋带以及用纸叠物品等活动,以促进动作的精细化、复杂化发展,并有益于儿童独立性和自主性发展。

3、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。此时是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大好时机,成人应引导儿童养成合理的作息规律,如定时、定量用餐;定时睡觉、起床;培养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,如饭前便后洗手,早晚刷牙等。

4、注意矫正不良心理行为问题。儿童由于不良因素影响可能出现吮吸手指或咬指甲、退缩等不良行为。一般孩子生下数月就有吮指现象,1~2岁时最为频繁,至学龄期时基本消失。咬指甲多发生在4、5岁以后,6岁时达到高峰,以后逐渐减少。若2岁后或6岁后儿童吮吸手指或咬指甲行为频繁,则应分析其产生原因,进行矫正。儿童的退缩行为常表现为胆小、害怕、孤独,不愿与陌生人接触,也不愿与小朋友玩耍。其产生原因可能是儿童先天素质较差;父母及家人教养方式不良,如过度呵护、溺爱,怕其受伤害,限制其结交朋友,压抑、妨碍儿童独立性发展;或处罚严厉,使儿童变得胆小、怯懦。也可能由于儿童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导致退缩行为的发生。矫治退缩行为,成人应改善教育环境,包括家庭父母的教养方式、学校老师的态度,并引导儿童积极主动与他人友好交往。

3-7岁儿童的心理保健需要注意哪些?

1、充分利用游戏,促进儿童心理发展。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,成人可利用游戏促进幼儿增长知识、开发思维活动、激发想象力,寓教于乐。如角色扮演游戏使知识教育易于儿童接受,并促进社会性认知和交往发展。鼓励儿童们相互玩耍、游戏,让他们多玩自己爱玩的游戏,成人不必多加干涉。儿童们玩耍、游戏,不仅玩,体验游戏中的乐趣,也是相互学习、交际的过程,这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是非常有益的。

2、因势利导培养儿童独立性。幼儿在3岁就可表现出独立愿望,虽然能力有限,但往往要求自行其是,显得不太听话。其实,这是儿童独立性开始发展的表现。此时期心理学上称为第一反抗期。家长及其他成人应因势利导,充分满足幼儿独立行事的心理需求,如自己吃饭、洗手、学择菜等,虽然他们做不好,成人也麻烦,但可以保护其独立性,同时促进他们动手能力的发展。

3、科学教育方式、培养儿童良好的个性。3岁左右的幼儿由遗传赋予的性格特征表现已较明显,成人(父母及其他成人)可按照每个孩子的个性特点,以自身言语和行为的榜样示范作用对其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;父母以民主、和谐的教养方式培养孩子开朗、积极向上、独立自主、合适的自我意识、与人友好相处、不怕困难的良好个性。正确对待孩子的过失,对孩子的过失应正面引导,不要犯错就打骂,甚至体罚,以免其产生怯懦、缩手缩脚、撒谎的不良个性。因此,儿童良好个性形成有赖于成人科学、民主的教育。而简单、粗暴、打骂,或溺爱,或过分干涉,都易使儿童养成胆小、自卑,或倔强、攻击,或自私、娇气、任性、或独立生活能力差、缺乏社交能力等不良个性。

4、注意儿童入园困难、任性等心理卫生问题。此时期大多数幼儿进入幼儿园,初入园时幼儿都有些不适应,表现出害怕入园、哭闹着要回家等,大多数儿童3~5天后就不再哭闹,自觉地入园,但仍有少数儿童抗拒人园,表现为不愿上幼儿园,哭闹、赖床不起、谎说肚子痛,即使到了幼儿园也哭闹着要回家,反应强烈,有的甚至持续2~3个月。抗拒入园的原因主要是父母溺爱、娇惯、过度保护、对外交往过少、缺乏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,以及幼教老师态度粗暴、严厉等。矫治儿童抗拒入园问题可针对原因采取相应措施,如入园前对孩子进行入园的心理教育,并教会其基本生活自理技能,可先带其到幼儿园熟悉环境。平时多注意带孩子参加各种活动,多与人交往。注意与老师多交流,了解孩子在园内的表现以及孩子对老师的看法。幼儿过于任性的心理行为,表现为主动抗拒、消极对抗、逆反等,其实质是强烈的以自我为中心,不管他人的处境和想法,非要满足自己的要求。儿童任性多由于父母及其他成人溺爱、娇惯、放纵、易妥协、处罚严厉等不良教养方式,或由于父母间或祖父母与父母间的教养不一致,或缺乏与同龄小朋友交往的机会等造成的。纠正与预防儿童任性,主要在于改善成人不良教养方式,坚持正面教育,家庭内成员教育态度一致,造民主氛围,对孩子既要关怀体贴,又要严格要求。孩子合理的意见与要求,父母应采纳并予以满足,对不合理的要求以及无理取闹则不能迁就,可采取当时不予理睬或走开,等其情绪平稳后再讲明道理,并让其明白满足需求不是通过耍脾气来获得的道理;或在任性行为发生前,及时转移其注意力,不让其任性行为发生发展。

儿童教养的原则

儿童脑功能潜力很大,如能及早充分利用环境因素刺激神经系统发育,对儿童智能潜力的发挥十分重要。需要是人心理发展的动力,当儿童的某种需要尚未发展时,过早的训练可能增加儿童的恐惧感使学习困难,使训练难以成功。因此,对儿童的教育和训练应适合儿童的发展年龄。可采用较儿童发育规律及顺序稍微提前的方法,对婴幼儿进行感知、运动、语言、认知发展、情绪意志品德方面的训练和培养,有目的、有计划的进行启蒙。当输入的信息与儿童大脑认知结构一致时,儿童能适应,但这不能促进儿童心理发展。当输入信息与儿童大脑认知结构无关或超过儿童接受能力时(如1岁婴儿学习算数),儿童无法适应,这也不能促进儿童心理发展。只有输入的信息与儿童大脑认知结构稍有不符,儿童才可产生学习的动力或需要,而激发儿童强烈学习兴趣,促进儿童心理发展(如儿童已有数的概念,还不会计算时可教简单计算)。

编辑 张笑 校对 贾璐璐


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

心理篇(1)